汇富娱乐
孩子在语言发展期都会经历一个“鹦鹉学舌”的过程,先是模仿别人的语音、语调、词汇,然后发展自己的语言,这是每个幼儿语言发展的必经过程。孩子在2周岁的时候出现重复他人话语的行为是很正常的,比如说用某个发音或词语来表示很多含义。
但是当孩子过了幼儿阶段,还是很明显地表现出鹦鹉学舌的现象,这可怎么办?
01
鹦鹉学舌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鹦鹉学舌”的表现:
当我们在和孩子说话时,不管说什么,孩子都要重复着说一遍,好像是没有听懂的样子,但又好像是故意的。
例如:
我们问孩子,“你要吃什么?”
孩子回答,“你要吃什么?”
我们会发现,只要和孩子交流,孩子就会重复对话,让我们和孩子无法交流下去。
02
区别不同
即刻性vs延迟性
即刻性的鹦鹉学舌是指孩子仿说他刚才听到的话(或话里的一部分内容)。
比如在使用即刻性的鹦鹉学舌时,孩子知道他们应该(对他人的沟通)做出回应,并且想要表达或者分享,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有些孩子是知道该怎么说的,只是说不出来)。
相比之下,存在延迟性鹦鹉学舌现象的孩子则可能并不具有作出正确回应的语言能力。他们所说的也通常是他们之前在开心、难过或者说比如在吃某个他们喜爱的零食时所听到的话/声音,而仿说这些话/声音能代表他们当时的需求或情绪。
03
应对方法
对于孩子仿说行为,我们一定要理性看待,它代表了孩子有一定的语言功能,下面就提供一些方法策略,帮助大家学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并纠正他们的鹦鹉学舌现象。
1、避免使用疑问句
在进行语言干预初期要避免问句,同时在示范时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如:当孩子伸手要拿玩具时,如果家长问“你要玩具吗?”那得到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你要玩具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给孩子示范“我要玩具”,等到孩子重复后,再将玩具给孩子。
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有足够长的等待时间,以及确保孩子知道作出正确回应时所应该掌握的语言。
2、对话式教学
这个方法适用于有比较良好的社交沟通技能基础的孩子。在一些基本的社交场景中教孩子如何沟通,哪怕是仿说我们教导的对话语言,能有效帮助他们的语言学习。(对那些知道怎么说但表达不出来,以及另一些知道自己的感受,但又不知道该使用什么语言来表达的儿童都适用)
校对 庄武